再创业一定要避开的几个思维陷阱


7301c80d-5e94-4a05-90bc-0c67081ea295.jpg

思维陷阱

创业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热潮。有的人创业成功了,有的人创业失败了。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那些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人,总有一部分不甘心认输的人会再次踏上创业的征程。对于第一次创业成功的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随着行业和时代的演变,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问题,也就是再创业的问题。

说到再创业这个事,许多人在主观上觉得应该很容易成功,毕竟是有过第一次的创业经历,无论在经验上,还是人脉上,甚至是资金方面都应该是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发现再创业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记住那些连续创业成功的人,视他们为榜样且其事迹广为流传。而对那些连续创业失败的人,我们往往关注的并不多,他们只是在默默地坚守前行,而且这部分人占多数。

那为什么有了经验、人脉甚至是资金等方面优势的再创业还会那么容易失败呢?

我们都知道再创业失败的原因确实有很多,但今天我们只从决策思维层面进行分析,到底决策者的哪些思维会导致再创业失败呢?

1 从众思维陷阱

从众思维说得通俗点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往往受多数人的影响,表现为缺乏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

心理学家阿希在1956年进行的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三垂线实验”很好地证明了从众心理的存在。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从众思维在再创业决策方面表现为缺乏独立思考,看到别人投资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看到哪个行业热门就投资哪个行业,结果等你进入的时候行业红利已经消失了,面临的是惨烈的竞争和行业洗牌。

大家都知道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可是等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再创业投资决策中,从众思维导致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身边许多人不甘心创业失败,前两年看到别人做微博挣钱就做微博,后来微信火了,又开始做微商,这两年发现微商不好做了,又开始直播,这不看见短视频火了又开始玩短视频,折腾半天结果哪个都没做好。生怕错过了风口,结果等风停了却发现自己没有翅膀。

再创业投资避免从众思维需要我们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投资决策时不是以行业热不热门为标准,不是看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是能够依据自身的资源能力做精准定位,通过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对别人和社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清楚你适合做什么,且做这件事时你有哪些资源优势能够支撑你把这件事做起来。按照孙子方法上讲就是:知己知彼,方才百战不殆。

2 过度自信思维陷阱

许多第一次创业成功的人,在企业面临转型需要投资新行业或新项目的时候往往容易掉进过度自信的思维陷阱。有时候第一次创业越成功反而越容易出现上述思维问题。

为什么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分自信的人会产生认知偏差。过分自信就会觉得自己做决策时不会出错的,对自己的经验和决策能力过分高估。

我们都很容易对自己作出的判断,说出的话,抱持的观点过度自信。

社会科学家在这方面有很多实验数据证明了过度自信的存在:

一组关于高中生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有高于平均水平的领导能力,只有2%的人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一组关于大学教授的调查显示:有94%的人认为自己的数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一组关于企业家的调查显示:有3000个小企业对同类公司的成功概率进行排名时,平均给自己企业的打分是8.1分(总分10分),但对于同类的其他企业,平均打分只有5.9分。

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高估自我。一项研究发现,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当人们评价自我的相对受欢迎度和认知能力时,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结果。

身边许多做企业的人,在第一次创业时可以说非常成功,当企业面临转型或投资新产业的时候,对自己决策投资的项目总是显得多少有些过度自信。这种自信有时候会影响自己的判断,甚至是听不进去任何别人的异议。结果随着项目的开展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结果出现,不仅赔进了第一桶金,还欠了一屁股债。

有个认识的朋友,原来是做建筑工程和酒店生意的,十多年的打拼算是积累了大几千万的资产。后来接触到了酸枣产业种植和深加工这个项目,非常看好。几乎是放弃了所有原来的项目,全力进军酸枣产业,愿景是定位为世界级的健康产业。

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过度自信而产生了头脑过热和欲望急速膨胀的状态,整个人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任何相左的意见。发展的第二年就一下子投资了4大种植基地,基地还没有丰产,又开始投资酸枣饮料进军快消品行业,结果摊子铺的太大,现金流无法弥补不断加大的失血漏洞。第三年就资金链断裂,员工走了一大半,几千万的原始资本积累没用三年就消耗殆尽,还欠下一大笔债务。

过去的成功不等于未来也会成功,这个愈加复杂和多变的时代创业的逻辑不同于过去,那些大企业的老板尚且还在整天居安思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何况再创业的新项目更是大意不得,需头脑清醒,谨慎前行才对。

03 舒适区思维陷阱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习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舒适区思维是指那些依赖自己过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再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思维。不再选择成长,而是躺在舒适区里吃老本,对于再创业人群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快,新的事物和物种不断涌现,哪怕你半年不更新你的知识和信息,都有点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再创业首先是新的起点,我们要跳出原来的舒适区,进入带来不断成长的学习区,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和行业的发展变化,也才能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未来的创业不是依靠过去的成功经验,而是更多的依赖未来的学习能力。

自己成长了公司才能成长。为什么有的人在同一创业方向上会失败多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在思维和认知上没有成长和改变,总觉得过去成功的经验还很好使。结果弄到头破血流,才发现过去的逻辑不对了。

身边就有个非常典型了例子,他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一直在培训行业打拼,后来决定自己创业,第一次创业方向还是做企业培训,培训对象是企业中高层或中小企业老板。干了两年后发现不好干了,原来员工不用给开工资,也没有保险,全靠高提成和梦想支撑。

后来行业变了需要有基本工资了,结果成本一下子上升了一大块。看到微营销很火,于是决定做微营销培训,还是老模式,靠员工电话营销约课,租场地收费培训。折腾了一年没挣着什么钱,又加盟了一家私募股权投资的项目,其实就是针对那些新三板股权融资。面对的客户属于高净值人士,推广模式还是靠人海战术的电话营销。事实上,电话营销对于高净值人士或老板人群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差。结果没干一年,又赶上股市不景气,又放弃了。最后决定转行做家庭教育培训。

我同学的这个连续创业失败的例子,很大原因是他跳不出原来培训的逻辑,太过依赖原来积累下来的经验,无论是做金融还是家庭教育培训,都是押宝在电话营销模式上。虽然电话营销积累的技巧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在什么上都用。

你的舒适区已经给你带来了多大的荣誉,留在这个舒适区就有多大的诱惑。但是要想持续的成长和进步,关键的就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更新你的思维系统,跳出舒适区思维陷阱,才能在创业的决策思维上少犯错误。

04 片面思维陷阱

片面思维非常好理解,就是缺乏系统观,表现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创业来说,投资一个项目的决策要有系统思维观念,不能单方面考虑问题。

为什么说创业决策需要系统观,创业的逻辑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你既要考虑你的目标人群,又要考虑你的产品定位;既要考虑收入,又要考虑成本;既要考虑营销,又要考虑管理。总之涉及方方面面,漏了哪一项都可能导致创业失败。

在我们小区旁边有个小街道,街道里主要都是经营一些与周边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小生意,比如卖大饼的、卖菜的、卖肉的以及小卖铺和理发店。

这里典型的属于生活区,不属于商业区,因此这里的租金非常便宜。正是由于租金便宜,年初的时候看到一个门脸正在装修,是做快餐的。还没开业我就预测,过不了半年肯定干不下去。因为做快餐的逻辑在这个位置不合适。首先这里的自然人流都是周边居民,并且还是年龄偏大的居多。第二这里不是商业区,而对于快餐来说,位置始终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结果没开半年就关门了,每次晚上路过,几乎没有什么人用餐。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片面思维,只注重租金成本低,却忽略其他重要因素。创业能不能成功是一套系统逻辑,这个逻辑也可以叫商业模式,涉及产品、人群、市场、渠道、营销、管理、成本控制、现金流、战略等诸多方面。只有全盘统筹,系统思考,才能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既然再创业面临着诸多的思维陷阱,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业不是追热点,赶风口,创业项目和创业方向的选择需要我们进行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主见。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

创业决策时,看到别人都在干什么的时候,是不是要思考一下我适合干这个吗,我进入的时机对吗,做这个事我有资源或竞争优势吗,这个是我喜欢的方向吗?做这个最终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去做再创业的决策,就会让自己更清醒,避免从众效应。

真正的连续创业成功高手,都是有自己一套创业投资的独立思考体系,且这套思维体系在创业的过程中是不断完善和成长的。

第二,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圈。

说到能力圈,不得不提投资大师巴菲特先生,在他投资的原则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能力圈原则。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巴菲特只投自己能够看懂的公司,看不懂的不投。

对于再创业,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和证券股票投资有很多相似的思维原则。每个人擅长的方向和洞察力都不一样,我们做创业投资选择的时候,要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圈,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

人的过度自信往往表现为过高评估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自己不擅长的或不熟悉的领域投资。有个原来做煤炭生意的老板,积累了一两亿的资产,后来转型再创业投资了农业产业园,一头扎进去投资了几个亿都不见回头钱,负债累累。农业挣的是慢钱,其商业逻辑和资源型产业完全不同。

巴菲特说:“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第三,树立终身成长思维理念,始终处于“学习区”。

避免舒适区思维陷阱,主要的办法就是始终处在“学习区”成长。舒适区的确非常舒服,但是你不会有成长。就像出租车司机一样,几十年开出租,其实其车技基本没有什么增长。相比专业车手,时刻都在练习改进。

虽然从舒适区进入新学习区开始会非常不适应,而且有时候会感觉有点痛苦,但是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只有在痛苦的情况下, 我们才会反思,才会成长。

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的时代,再创业人群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在无处不在的竞争环境下保持竞争力。

第四,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观念。

创业做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提高更睿智的决策能力,需要创业者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观念。

丹尼斯·舍伍德在《系统思考》这本书中提出,系统思考又被称为"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

做企业和投资亦是如此,培养系统思考能力,具有大局观,同时还要洞察背后的逻辑和结构,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44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豫ICP备15011288号-8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经三路金城国际广场A座1607